课件编号19923430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726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阅读 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唇苏”,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爆竹/雨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元日指 ,这首诗主要写了 , 、 等过年的传统习俗。 4.我积累的春联有: , 5.对《元日》这首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了人们想忘却过去一年的不愉快。 B.这首诗表现了人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热烈气氛。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唐]_____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 _____,不知转入此中来。 (1)在诗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2)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 (3)“芳菲”一词的意思是(A.花 B.芳香 C.美好的)(用“√”选出正确项),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诗中的“山东”是指( ) A.太行山以东,现在的山东省 B.华山以东 8.“忆”的意思是 ,“异”的意思是 。 9.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节,古人在这一天有 、 、喝菊花酒等习俗。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1.品析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两句诗是想象,诗人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写紧扣了诗题中的“ ”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 ”的具体内容。 (2)诗句中加点词“少一人”,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少的一人是 。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 从中我能体会到诗人 的情感。 1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诗句中“千门万户”中的“千万”是 (实 虚)指,意思是 ,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千 万 、千 万 、千 万 。 (2)想象一下这两句诗描写的情景: 。 (3)下面对这两句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桃”“旧符”指的是桃符,表现的是过年时人们贴对联的场景。 B.第一句诗写出旭日的光辉普照万家,用早上的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C.诗句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换新桃符”,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D.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13.诗题中的“上元”指的是 节,除了诗中所讲,我还知道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 。 14.结合诗中所说的内容,请你为下面元宵的制作过程排序。 ( )把成型的江米粉团分成多个小块,擀成皮,包上馅料。 ( 1 )把桂花和核桃仁打碎,搅拌在一起,团成馅料丸子。 ( )把井水淘洗好的江米打成粉,再用热水混合江米粉,搅拌、揉捏成团。 ( )将包好馅料的米粉皮封口、滚圆,美味的元宵就做好了! 15.请你提取出其中的几个关键动词,概括元宵的做法。 打碎→搅拌→ →打→ → → → → 封口→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 )绿了, 钓竿上( )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 )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6.把诗歌内容补充完整,体会用字的精妙。 17.画“ ”的部分把山溪比作 ,写出了山溪 的特点。 18.[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说说画“ ”诗句的意思。 19.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 ”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 ”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 20.(新角度)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