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4761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416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是乐曲体裁之一。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凭中国弹箜篌(kōng hóu) B.梦入神山教神妪(ōu) C.老鱼跳波瘦蛟舞(jiāo) D.露脚斜飞湿寒兔(lù) 3.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D.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自怨生”,而导致屈原怨愤的直接原因是他“ , ”。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强调小人当道,正直的人不为所容。 (3)《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书中道:“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用典与李贺《李凭箜篌引》“ ”句相同,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由来则与李诗中的“ ”句所用典故相同。 (4)《锦瑟》中以“ , ”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5)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三、小阅读 5.下列对《李凭箜篌引》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开门见山,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紧接四句,“昆山”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接着诗人借想象的翅膀描写天庭,把读者带到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想象大胆新奇。 C.再接四句,“石破”句一个“逗”字将视觉转化为听觉,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事件联系起来,既出人意料,又感人肺腑。 D.最后两句,用忘记睡眠的吴刚和蹲伏在一旁任露水打湿皮毛也不肯离去的玉兔,衬托乐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阮籍《咏怀诗》多用比兴。比兴的价值,在于其能增进诗文的明白晓畅。屈赋深而不婉,发愤淋漓,在于比兴的妙用。“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志皎皎如此;“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情切而意显。屈原的遭遇如司马迁所言“可谓穷矣”,然其上下求索,穷且愈奋,从郢都华堂到汨罗江畔,其疾愤惨怛的呼号,忿怼不容的刚烈,力酣气盛,不曾有丝毫隐曲。 屈赋抒写了战国时期昂扬的士人风貌。那是群雄并争、干戈纷扰的乱世,然而策士纵横,指点江山,如锥处囊中,时时脱颖而出,又是士气高涨、精神自由的大时代。屈原与楚王名为君臣,但在人格精神上,屈原自视为帝王的老师,而怀王初始也待他如师如友。所以屈赋斥乘舆,申己志,鸣不平,用“江离辟芷”“蕙苣菉葹”作比,用“善鸟香草”“飘风云霓”起兴。比兴,不唯使他言而无隐,更帮助他抒怀言志,皎而愈明。 司马迁说屈原“穷矣”,阮籍也得一个“穷”字,并且因为“穷途之哭”更广为人知。然而屈原在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时代,天地四方,可任其游戏,未必真“穷”。屈原自沉,是他“伏清白以死直”,与“穷”也没有多大关系。 与屈原相比,阮籍却是真“穷”!《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倒还给阮籍安排了一条返路。实际上,阮籍哪里有返路。他能像后代的陶潜,归去来么?古今论者,只有李商隐“不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