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8465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954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华,练习,二轮,历史,统编,高考
  • cover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乙卷,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 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2.[2023·北京卷,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3.[2023·湖北卷,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4.[2023·湖南卷,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书》《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6.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7.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8.[2023·新课标全国卷,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9.[2023·广东卷,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10.[2023·全国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 11.[2023·海南卷,4]“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