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37507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276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徐州市,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全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星光熠熠,最具情韵。“ ▲ ,君子好逑”这是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蒹葭萋萋, ▲ ”这是古人对爱意的委婉表达;“ ▲ ,胡为乎中露 ”这是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控诉;“ ▲ ,并怡然自乐。”这是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 , ▲ ”这是孟浩然巧妙设喻委婉表达希望获得举荐而从政的心愿;“ ▲ , ▲ , ▲ , ▲ ”这是憨态可掬又活泼伶俐的鱼儿在和游人共享山水之乐。 2. 根据语境作答。(7分) 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古城徐州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自建城伊始,历数千年而城址几不迁xǐ ( ),但因A 战乱和洪灾泛滥,历代城址渐渐被深深地湮( ) 埋于地下。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厚达十余米的“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渐显真容,令人B 。彰显了徐州先民“坚守根脉、安土重迁、不屈不挠”的精神。徐州地下城遗址蕴藏的文化宝库和万千之mí ( ),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史上的罕见奇观,更是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底气。随着展品越来越丰富,地下城遗址博物馆将进一步向社会传递和普及徐州历史文脉知识,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1) 请你帮小语完成文中空缺的汉字的书写或注音。(3分) (2) 文中A、B处,请你帮小语选出恰当的词语。(2分) 迭经 历经 惊奇不已 叹为观止 (3)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小语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3. 班级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小语撰写了一份心得,语序有些问题,请帮她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②“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③低碳不以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④它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有利于保护人类健康。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4.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彷徨》,本文选自其小说集《呐喊》。 B.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写景、记物、记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手法,属于杂文的范畴。 C.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经典书籍的合称,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 《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节奏自由,形式活泼;《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观察笔记,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和对环境的深切思考。 二、阅读(54分) (一) 阅读文言文, 完成5-8题。(14分) 【甲】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乙】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无怀氏①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