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37800

第24课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587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统编
  • cover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诵读《卖炭翁》,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了解讽喻诗,从一场买卖交易的表象来深入探究作者对宫市制度的讽刺。 3.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诵读《卖炭翁》,了解讽喻诗,从一场买卖交易的表象来深入探究作者对宫市制度的讽刺。 2.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翁(图片展示),他正牵着一辆牛车,车上满满一车炭,迈向集市,他准备去卖掉他这一车炭。 可是这位老翁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卖炭的时候他打算卖个什么价钱呢?不如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参与进来,我来帮一帮他,我来帮他贴一张价签。标一个合适的价格。(板书:我+卖炭翁) 一、贴一张价签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老师屏幕上的提示,展开讨论,注意用原文,再加以分析,完成这个小探究。也就是这场买卖中的商品,这个炭,它的数量有多少,生产过程怎样,产地来源是哪里,运输难度怎样,劳动价值与市场需求怎样。好的,请大家开始吧。 (停几秒)同学们都读得很大声,我看到这两位举手了,请你们来说一说(播放录音) 你们说得真好,关于产地终南山,老师补充一点,王维的《终南山》中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表明终南山地势高耸,沟壑众多,天气阴晴不定,可见老翁为了做好炭不惜长途跋涉,深入深山老林去取得好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大致推断:老翁的炭数量多,生产难度大,质量好,需求大,是好炭。那到底值多少钱呢? 唐代的物价自然与现在不同,老师找了份资料供大家参考。 小贴士:估算参照 韩国磐《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载《厦门大学学报》1963年第四期) “吐鲁番大谷文书3046号记载:白柽炭壹斤,上直钱叁文,次贰文(下缺),赤柽炭壹斤,上直钱壹文伍分,次壹文(下缺)。” 天宝年间的经济是发达的,中间档次一斤1.5文到2文。白居易写这首诗歌时是元和四年,要晚几十年,且经历了安史之乱,物价应该更高,再者帝都的炭价一定比西北要高,诗人笔下的一车炭大约千余斤,为了稳妥起见,按最低计算,故估算为价值至少一千五百文。那么我们给他定价1500文吧。嗯,一车炭,称一称,可卖1500文,有点期待啊。 二、营一份温饱 可是,老翁似乎并不打算按当时市价标1500文。问他“卖炭得钱何所营?”他回答:“身上衣裳口中食。”原来,他所期待的,他所谋求的,只不过是换得能穿暖的衣和能吃饱的饭,只不过是营一份温饱而已。 这架天平,慢慢倾斜了。看来老翁对这份买卖的期望值并不高。为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到文中找找答案。我们来看一看这场交易的过程。(屏显:遇一场交易) 三、遇一场交易 (停几秒)同学们都有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请你来告诉大家,你说,来了两位顾客,他们是“黄衣使者白衫儿”,是宫里的太监和他手下的打手。请你读这几句。 (录音,男生读)“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读得太过于轻松了吧。老师来读一遍。(师范读)感受到了吗?那么这两位顾客来买东西,态度如何呢? 谁来说一说?我看到你眼神放着光,来试一试吧。哦,你说这两人鲜衣怒马,翩翩而来。一副轻快的样子,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这是皇帝的命令,感觉是狐假虎威,他们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都不询问老翁的意愿就这样强行拉走炭车,这哪是买,这就是抢。 老师要为你的善于思考点赞。这两位顾客的态度极其高傲,飞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