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39859

2024年湖南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807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湖南省,中考,仿真,模拟,历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面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 观点 史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解析】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方面社会大动荡,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另一方面社会大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这推动了各国相继开展变法,有利于社会转型。 A项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对应的是远古时代,不符合题意; B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应是题干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应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对应的是隋唐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史实。 2.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书法艺术成熟 B.南北政权对峙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民族融合。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 A项书法艺术成熟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B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项北方民族交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石窟艺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3.《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是指(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可知,这与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可能记载在《旧唐书》中,排除A项;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不可能记载在《旧唐书》中,排除B项;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但与唐朝由盛转衰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安史之乱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澶渊之盟 金和南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 厂卫机构的设立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1684 年设台湾府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D 乾隆帝设伊犁将军 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