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2836

2.2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750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科 地理 授课班级 高一年段 授课时数 1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019)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应重点落实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在方法上要求运用示意图。其中“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这一内容是学习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后学习的,同时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风”知识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的知识,才能对后面逐渐深入的知识搭建桥梁,起到铺垫的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重点在于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大气是怎样受热的,以及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同时,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出现的“保温”作用,是学生后续学习全球变暖知识的基础。 因此这一知识教师要进行详细讲解,只有学生学好这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才能够降低后面学习的难度。 2.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教材中一些简单的概念自己可以掌握,但是对辐射和波长等概念尚不清晰,需要由教师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厘清能量的传递方向以及在传递过程中的亏损,才可以为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做铺垫;经过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度思考,抓住关键“直接热源”“根本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温差等,均可作为教学的起点或切入点,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尚不完善,图文转换能力有待提高。 此阶段的学生对自然知识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与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例身边有关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现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3.教学设计思想 本设计整体采用传统讲授法结合图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新课,提出课前思考问题并贯穿全程,不仅如此还有意识强化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绘制联系图,利用图形语言厘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与相关地理原理。借助图像语言的掌握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缜密的地理思维,形成地理脑图,提高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和成就感。在整节课的教授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并通过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实现,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4.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具体目标: 准确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并绘制原理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准确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并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利用理塘与福州气温(气候)数据,归纳两地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掌握大气受热过程; 2.明确“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6.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问题导入] 1.提供材料:2020年11月,“甜野男孩”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藏袍是藏族服饰的代表,衣料好,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