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426

【备课参考】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六单元(5课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693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5课时,单元,第六,教学设计,上册
  • cover
20秋水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 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 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 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 (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柯同时或稍 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 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 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 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 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 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 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 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 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 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诵读感知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秋水时至(时,按时)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径流之大(径,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 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 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五:一词多义 径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卡片六: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卡片一七: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 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口,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大意各是什么 (以 下开始板书)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 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口崇拜。 (4)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知耻而后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