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4784

5.2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的关系教案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57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加速度,格式,设计,教案,关系,牛顿
  • cover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下一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车情景,提出探究问题,在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能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会分析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 【科学思维】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科学探究】能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物理质量的关系”实验;能设计实验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根据数据形成结论,会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中,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物理态度。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具备的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完成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 2 学生具备的学科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运动学实验探究运动性质,熟悉实验研究的控制变量法和比较法,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一些相关的软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的能力,熟悉列表法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体验分析 3 学生已经会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会用天平测质量。而且学生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物理情境,以观察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可行的。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实验原理及设计;能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根据探究方案完成实验,运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2、分析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复习引入 0’00”-5’00”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几个物理量的联系,进而提出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加速度”、“质量”、“力”三个概念的物理意义.教师归纳分析:a 、F 、m 提出质疑:三者是不是有某种关系呢?结合生活实例得到: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它获得的加速度越大;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思考:三者的物理意义有联系,可能会有某种关系。 利用物理量关键词的渐入,引导学生得到几个物理量的关系 确定方法 5’00”-6’00” 根据三个物理量的特点以及学生掌握的方法,确定本课内容使用的方法和实验的探究思路 从复习巩固以及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受力都有关系,要想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实验的探究思路应该分为几方面呢?教师归纳总结实验的探究思路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保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二是保证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学生简单讨论:探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要那几个方面 明确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提出方案 6’00”-15’30” 根据实验要测得的物理量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1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测量这些物理量又需要使用哪些物理仪器引导学生提出如下方案:方案一:M:天平F: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恒力a: 打点计时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