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5198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7944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第九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接龙游戏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 战 争 边塞诗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吧! 《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天下要冲,国家蕃卫,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释 义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词语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词语注释 ⒀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你觉得该怎么读? 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你觉得有何不同? “孤城遥望玉门关” 倒 文 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黄沙百战穿金甲” 概括力极强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黄沙百战穿金甲”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布置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