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9153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34868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3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苏轼 学习目标 积累文中实虚词,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壹 贰 叁 把握文中月夜景物的特色,领略作者描写月夜景色的独特手法。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识积累 Zhi Shi Ji Lei 壹 文题解读 即游记。 《 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 点明时间。 记 承天寺 夜 》 记 承天寺 夜 游 记: 承天寺: 书: WEN TI JIE DU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曾巩 柳宗元 苏洵 苏辙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元丰三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写作背景 字音识记 suì q n 字音识记 zǎo xìng 字音识记 héng 交 整体感知 Zheng Ti Gan Zhi 贰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字音识记 课文朗读 再次朗读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翻译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课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课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课文翻译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课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译文 课文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课文翻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课文翻译 WEN TI JIE DU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相与: 共同,一起 于,介词,在,中庭,院子里 步于中庭: 课文翻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翻译 怀民亦未寝,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与步于中庭。 深入探究 Sheng Ru Tan Jiu 叁 重点探究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解衣欲睡”是说长夜寂寥,百无聊赖。“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探究 赏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念”字。 “念”字,隐含知音难得之感慨,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由欢欣转入思考,感情因之显得跌宕起伏。 重点探究 “亦”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