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9599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101795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中考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模拟训练 物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双筷子就有诸多的寓意,如: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七寸六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生活常识可知,人的手掌长度约为18cm,筷子的长度比人的手掌长一点,约为22cm,即2.2dm,因此“七寸六分”最接近于2.2dm。 故选C。 2. 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人们挑选瓷器时,总是敲击几下 B. 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里溅起水花 C.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说话声音 D. 玻璃罩内放有正在响铃的手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们挑选瓷器时,总是敲击几下,在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辨别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里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讲话的声音,主要是依据音色不同而分辨出来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由此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如图,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灯台射出的光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而呈现出画面,这就是沙画。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食 B. 彩虹 C. 海市蜃楼 D. 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沙画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影子。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故A符合题意; B.彩虹是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前灯反光装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将灯发出的向后的光线反射到车的前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C.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5. 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1,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用的拉力为F2,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 F1 > F2,η1 =η2 B. F1 > F2,η1 <η2 C. W1 < W2,η1 >η2 D. W1 = W2,η1 >η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得到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详解】甲是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乙是动滑轮,能够省力,故F1>F2;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根据W=Gh得到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不计绳重与摩擦,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乙中所做的总功等于对一袋沙子做的功和对动滑轮所做的功之和,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W2,η1>η2. 故选C. 6. 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图像,由图像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