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5222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 南朝诗两首(共19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4429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课,PPT,19张,两首,南朝,单元
  • cover
课件19张PPT。饮马长城窟行普宁华侨中学 秦淑珠饮 马 长 城 窟 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此题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文题解读饮(yìn)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sù jué mèi wèi pēng 注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要 求: 1、请同学们对照课文下的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疏通诗歌大意。 2、将不能理解的句子划出来。 3、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基本内容: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第一层(开头到“展转不可见”):思妇念夫之殷切;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寒门独居之痛苦;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到最后):终获夫信之喜悦。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早晚在梦里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忽然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绵绵:绵延不绝。之:代词,指“远道”。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夙昔:早晚。一说“昨夜”。第一层 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起兴,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此句引领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顶真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 。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二层知:感知,知道。入门:各回自己家门 。媚:亲爱。言:问讯,告诉讯息。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比兴。以枯桑和海水起兴,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这句话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一层还有别的艺术手法吗?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思妇寒门独居和他人入门亲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思妇的痛苦和寂寞。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第三层遗:赠与。 双鲤鱼:指代书信。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长跪: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而将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思考:2、“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作者写到这里突然收笔有什么艺术效果? 作者写到这里突然收笔,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去玩味这位愁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