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55509

【核心素养目标】3《月是故乡明》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80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月是故乡明,第二,课时
  • cover
《月是故乡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这篇课文以“月”为线索,通过描述作者对故乡的月亮以及月下童年的回忆,抒发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先,课文开篇即点题,将故乡与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月是故乡明”的主题。作者以月亮为媒介,巧妙地串联起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回忆。这种开篇方式不仅引人入胜,而且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其次,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故乡月下的美景和童年生活的乐趣。作者回忆了在故乡时,数星星、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画面,这些场景都充满了童趣和温馨。同时,作者也描述了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所见的月亮,通过对比,更加凸显了故乡月亮的美和明亮。 此外,课文还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在作者眼中,故乡的月亮不仅是最明亮的,而且承载着他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种情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升华,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意境优美的课文。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也激发了学生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同时,这篇课文也教会了学生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方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和品味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故乡月下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2. 难点: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故乡月亮的美和明亮。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在家乡看到的月亮吗?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故乡的月亮都有着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是故乡明》就是一篇关于故乡月亮的美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乡的月亮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读完后,请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觉得月是故乡明? 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理解? 生A:作者觉得月是故乡明,是因为故乡的月亮承载了他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师:非常棒!你抓住了文章的核心。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故乡的月亮的呢?我们接着来看。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月亮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月亮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B:我找到了“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我觉得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和明亮。 师:非常精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