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5630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69001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盛世滋生图》(局部)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作者徐扬是苏州人,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幅图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历史价值。 清朝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清朝前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目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人口的增长 3 课堂练习 4 1、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 2、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自主学习 (一)背景   田地荒芜,人口减少。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军入关后,农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灶烟冷”(引自卫周允《痛陈民苦疏》)。山东“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引自《清世祖实录》卷十三)。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几二十年矣”(引自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引自《清圣祖实录》卷三十六)。   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 (二)恢复的原因   (1)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政治和政权稳定。   (2)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3)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作。 ◎耕织图(局部) 耕地面积 兴修水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三)表现 壹 清代开荒执照 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壹 表现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黄河筑堤图 壹 表现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表现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材料: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材料: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四至范围:东到河、南到□、西至树林、北至山脚,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 (1)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十分重视 (2)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人民的辛勤劳动 (4)农业技术的提高 (5)新品种的推广 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 粮食产量 大幅提高 兴修水利 经济作物 品种增加 面积扩大 农业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清朝苏、杭丝织业的规模和技术都超过了明朝,织机数和工匠人数数倍于明朝。清朝棉纺织业突破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局限,华北成为重要的棉织业地区。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结合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