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6381

启蒙运动 小专题通关训练 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24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启蒙运动,专题,通关,训练,2024届,高三
  • cover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启蒙运动 一、单选题 1.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时,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于是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这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影响深远 B.欧洲人普遍推崇孔子及其著作 C.中国和而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 D.儒家思想曾影响欧洲启蒙运动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政体论”。文中写道:“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孟德斯鸠这一论述( ) A.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引领科学革命的方向 C.厘清不同政治体制对法律的影响 D.扩大启蒙运动的影响 3.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都含有以下观念:凡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这表明当时( ) A.政论焦点在于追求经济平等 B.政治思想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C.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 D.启蒙思潮影响国际治理体系 4.《〈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中写道:“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可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借鉴改造为我所用 C.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D.牵强附会随意改造 5.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 )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B.引领着“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 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完全消除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6.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围绕着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道德和幸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人仅当服从于内心给自己颁布的道德律时,才获得了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即人要“自己为自己立法”。康德这一思想( ) A.旨在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B.恢复了被基督教长期泯灭的人性 C.折射出当时社会道德出现严重衰退 D.丰富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内涵 7.在欧洲传统正歌剧中,受当时的听众———贵族们审美偏好的影响,作品大量使用炫耀声乐的技巧,不注重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思想。而从18世纪开始,欧洲歌剧的核心要素变成人性和情感,“音乐服从于戏剧”成为共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深入 B.封建贵族的衰落 C.启蒙思想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活跃 8.18世纪的一些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对人类知识和理性的绝对信任是一种妄自尊大……理性并不是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习惯和准则不是由理性建构的,而是人类历史进化的结果。这表明他们( ) A.倡导发扬人文精神 B.注重社会秩序的自然演化 C.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D.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 9.1784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巴黎公演。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 ) A.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 B.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 D.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10.《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