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7451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484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胜利,教学设计
  • cover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探究,从时空观念上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世界视野对中国战场的重大作用作出历史解释。 3.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 战争胜利的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抗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领导抗战。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了解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是如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新课: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并阅读教材P148-15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梳理本课的学习的基本线索。 全面抗战的三个阶段(中国VS日本) 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正面战场的抗战(“以空间换时间”) 1.正面战场的抗战 师:卢沟桥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并一步步实施其侵略计划,这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是如何进行抵抗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41-P143内容,梳理归纳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史实。 生:抗战防御阶段 1)1937年8月,组织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 2)1937年9月,组织忻口会战,太原失守。 3)1938年1月,组织徐州会战,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4)1938年6月,组织武汉会战,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虽然陷落,但日军未达到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目的,它使日本不得不改变其侵华政治和军事战略,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 5)1941年12月,组织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对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生根据教材P148-149,完善表格信息,并思考:中国正面战场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辉煌战绩? 【探究活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主力,但还是未能阻止敌军的进攻。为什么?(P150)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唯物史观) 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总结、展示: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民党是抗战的主力,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 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广大官兵浴血奋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 (4)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5)赢得了向内地转移工厂设备、学校、人才等的时间,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学生阅读教材P150梳理归纳国民政府西迁运动的背景、目的、概况、意义 原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保存抗战力量 方向:华北、东部沿海 → 西南西北大后方 影响: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前线的军需和后方的民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论持久战》(1938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9梳理归纳《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内容、影响 (1)背景:国民党内部分人存在“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中共党内部分人存在轻视游击战的倾向。 (2)内容: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