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0897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55602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盛世滋生图》(局部)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作者徐扬是苏州人,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幅图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历史价值。 清朝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原因: ②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措施: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措施: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相关事实 4.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 (四)、影响 想一想:前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影响: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相关事实 政治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壹 1.手工业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清代粉彩瓷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手工业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手工工场的特点 1.规模大 2.分工合作 3.出现雇佣关系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业繁荣: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表现1: 形成商业网: 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二)商业的繁荣 ◎盛世滋生图(局部)   往来于河道的货运船只非常多。   沿河的商铺也非常繁荣。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