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209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考点分析(复习课件)

日期:2024-04-2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7400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考点,分析,复习
  • cover
课件51张PPT。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考点(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和史学典籍。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在文学艺术 和 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 :比较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汉字科学技术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 :民族文化的典型表现。 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骄傲包容性【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影响早期的中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雏形。 秦朝统一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统一。 汉代儒学确立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今天,中华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与史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D1.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连续性不同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博大精深 ⑴独特性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⑵区域性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⑶民族性 --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练习1.下列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D.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C练习2.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科技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练习3.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得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①自然条件不同 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 ④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的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1、《论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