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74077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37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眇眇(miǎo) 水裔(yì) 偕逝(xié) 北渚(zhǔ) B.葺之(qì) 紫坛(tán) 踯躅(zhí) 踟蹰(chí) C.潺湲(chán) 汀洲(tīng) 芳馨(xīn) 骤得(zhòu) D.九嶷(yí) 麋鹿(mí) 薜荔(pì) 荟萃(cuì)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搴汀洲兮杜若 汀:水中平地 A.目眇眇兮愁予 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B.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C.擗蕙櫋兮既张 擗:剖开缭之兮杜衡 缭:缠绕 D.捐余袂兮江中 捐:捐献 二、小阅读 3.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犀利指出当时士大夫们借年龄和学问相当就耻为尊师的两句是“ , 。”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 , ”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喻,而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 , ”揭示了这样设喻的原因。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采用比兴手法,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各殊的句子是“ , ”。 (3)自古诗酒一家亲,诗人或把酒言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或借酒消愁“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 , ”就是对他们以往欢乐相处的描写。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虽然因为用香蕙作佩带而遭到贬黜,又因为采摘白芷为饰而被加上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3)《扬州慢》中借景物写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 , ”。 (4)《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诗句是“ ? ”。 (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6)《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自己并不能使树木“寿且孳”,自己种树成就显著的“秘籍”只是“ , ”,这既是总结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7)《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