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4344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43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落月摇情满江树 C.可怜楼上月徘徊 D.不知江月待何人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àn) B.汀上(dīnɡ) 纤尘(xiān) 青枫浦(pǔ) C.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 D.霰弹(xiàn) 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 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苏幕遮》中,“ , ”两句,以鸟的鸣叫渲染了环境的美好。 (2)出淤泥而不染是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也表述了类似的意思。 (3)“碣石”是个山名,后来逐渐演变成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象征迢遥的北方荒寒之地,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乐”这一概念产生于北宋。大约从公元1060年到1100年40余年间,文人士大夫群体滋长起了对一种“精神愉悦”的肯定、颂扬与培育,这种精神愉悦被命名为“清乐”。“清乐”一词所指称的那种审美愉悦,说明宋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正在进行一种非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活动,通过“清”与“乐”前所未有的结合,宋人将审美愉悦和其他可能包含有功利目的的“乐”明晰地区分开来。 清乐之所以是审美愉悦,主要在于它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这种精神愉悦在中国文化中有其久远的历史渊源。《诗经》的《卫风·考槃》描述了一种隐逸之士的独乐状态:“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诗经》最初的阐释者们将“考”释为“成”,而将“槃”释为“乐”,从而让这首诗成为隐逸生活中精神愉悦状态的颂歌。到仁哲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至少还有三种愉悦可以被归为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第一是孔颜之乐;第二是舞雩之乐;第三是观化之乐。 孔颜之乐源于孔门弟子颜回在安贫乐道的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贫寒的生活中颜回的精神却处在一种愉悦之中,这是为什么?颜回所乐何事?宋明理学关于孔颜之乐的阐释大概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线条:乐的起点是“道”,孔颜之乐,是在“乐道”的基础上“安仁与安贫”,在安仁与安贫的基础上心泰,在心泰的基础上达到心诚,在心诚的基础上能“循理”,通过“循理”而达到与万物一体,顺生随性,在这个状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这种愉悦具有一种非功利性,或者说,它不是来自功利性的满足,而是来自心灵沉浸于精神世界时的自得与自乐。这种由“诚”与“泰”决定的泰然任之的心灵状态,以及物各得其所的和谐感与自由感,成为孔颜之乐的本源。舞雩之乐源于《论语·先进》中所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点给出的他的人生理想,而孔夫子非常认同———吾与点也”!在舞雩之中有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可以理解为一种“诗意生存”,是以自由与充实的面貌展现出的人的生存。“人欲尽处,天理流行”,按朱熹的阐释,舞雩之乐本质上是一种非功利、无目的、有形上价值的精神性的愉悦,这种愉悦在宋代士人阶层被普遍接受。舞雩之乐,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第三种乐是观化之乐,是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愉悦。“道”处在生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