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7011

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0115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统一,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 ) A. 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 B. 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 C. 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 D. 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可知,周代的纪年方式反映了王权的加强,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可知,春秋时期的纪年方式反映了诸侯王的实力上升,所以整体来看,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但此时期尚未完全瓦解,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纪年方式,没有涉及史书的编写风格,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变革对纪年体系的调整,而非农业发展对纪年体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 2.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期间的主要活动包括泰山封禅、巡狩六国、遍祭山川,他还特意行经彭城,希望找到传说中失落在泗水中的周鼎。其主要目的是( ) A. 构建秦王朝的合法性 B. 重塑皇权的至高无上 C. 消弭东方六国的反抗 D. 巩固中央的统辖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包括泰山封禅、巡狩六国、遍祭山川,他还特意行经彭城,希望找到传说中失落在泗水中的周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封禅活动带有政治色彩,通过祭祀天地印证统治的合法性,展现了自身的统治能力,起到了凝聚民心,促进国家和文化认同的作用,A项正确;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实现了皇权至高无上,封禅活动并不会达到此目的,排除B项;封禅是一种政治活动,并不能起到镇压六国反叛的作用,排除C项;封禅与巩固中央的统辖地位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 唐朝刘禹锡曾描绘福建:“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百姓居住在洞中,“与华言不通”。南宋林尚仁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川奇秀,人物“皆瑰伟俊明”,“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对比上述情景,可以看出( ) A.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文化中心的南移 C. 社会风貌的变革 D. 基层治理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的福建别描述为“其民悍而俗鬼”“与华言不通”,但到南宋时期,对福建的描述变为“山川奇秀,人物‘皆瑰伟俊明’,‘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这种描述的变化反映了福建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社会风貌的变革,C项正确;仅通过宋朝时期福建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能得知科举制度“完善”,排除A项;仅通过福建有大量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能整体反映文化中心的情况,排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