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8149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217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隋唐,盛世,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 cover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教材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按照时间顺序,勾勒出了隋唐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三个子目分别是“隋朝兴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以及“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课文内容基于时序呈现,条理清晰,并对政权更替的前因后果作了必要阐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隋唐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考虑到高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基础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注重设计深度思维问题,来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整理、辨析不同类型的史料,了解扬州在隋唐时期繁荣发展的表现,达成“史料实证”的培育要求; 2、学生能够结合地图及相关资料,知道隋唐的疆域范围及其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明确“时空观念”; 3、学生能够结合材料,独立探究扬州城在唐中后期及五代十国的经济状况,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4、学生能够对影响扬州城市发展的因素形成全面认知,落实“唯物史观” 5、学生通过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涵养“家国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五、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烟花三月,春风十里,扬州城的千年繁华源于哪里?》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扬州”这一城市既熟悉又陌生。也许,他们曾作为游客走马观花地游览过瘦西湖等著名景点。但扬州城何以发展?历史上的扬州有过哪些建设机遇?这些问题仍存疑待考。扬州城的“前世今生”还存在着可以挖掘的教学空间。教师以“历史上的扬州”作为切入点,导入隋唐五代史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新课讲授 一、隋朝:扬州初步勃兴 材料1: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略) 问题:扬州城获得发展的第一次机遇?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文献史料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扬州因而勃兴。 材料2:(扬州城内)“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 ,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隋书》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扬州的遭遇,隋朝的社会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隋末扬州城内面貌与此前富庶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回顾扬州城的一“起”一“落”时,也就顺势复习了隋朝历史。隋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国富民贫、赋役繁重、穷兵黩武等都是重要原因。 二、唐朝前期:扬州繁盛一方 材料3:广陵当南北大冲,百所集。 ———《唐会要》 材料4:唐·灰陶彩绘骑马俑(现藏于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问题:扬州在唐朝得到发展的表现? 设计意图:唐朝的扬州仍然是贸易往来的中心要道,南北货物在此集聚。出土于扬州城郊的灰陶彩绘骑马俑便是唐代繁荣经济的亲历者。另外,图中主人公的服装(男骑俑身着胡服,女骑俑上穿翠绿绸衫)以及骑马的动作,也暗示了唐代社会“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特征。 材料5:《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问题:唐朝是如何处理与各民族的关系的?归纳其方法。 设计意图:由上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而来,教师顺势引出唐朝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学生结合吐蕃、突厥、靺鞨族等史实,可以得出结论:唐朝在处理与各民族的关系时,采用了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武力征服等方法。 材料6:图片:曲辕犁、唐三彩、三位皇帝人物画像(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略) 问题:结合初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