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79151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621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南省,解析,原卷版,试题,生物学,月月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 高一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经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菌 C. 发生转化的S型菌与原S型菌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 该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有转化因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由于DNA酶使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核苷酸无转化作用,所以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正确。 C、转化后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有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B。 2. 关于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噬菌体进行标记 B. 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大于上清液,且子代噬菌体均无放射性 C. 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改变混合培养和搅拌离心的时长后,不会影响试管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D. 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该结果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胞,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A、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是否具有放射性,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应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不同培养基上,经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噬菌体进行标记,A错误; B、因为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DNA侵入细菌内,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大于沉淀物,B错误; C、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若混合培养时间过短,少量的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没有进入细菌,上清液中会含有少量放射性;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32P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子代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所以改变混合培养和搅拌离心的时长后,会影响试管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C错误; D、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检测子代噬菌体放射性,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由此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即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3. 一个噬菌体同时被32P和35S标记,这个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释放出大量子代, 则其中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内可检测到( ) A. 32P B. 35S C. 32P 和35S D. 32P 和35S 皆无 【答案】D 【解析】 【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进入大肠杆菌且进行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原料)均为31P,因此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均为31P,少量(2个)噬菌体为32P,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