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1586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3872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质量,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表为距今5000至4000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的几种不同模式。据如表可知( ) 种类 考古发现 特点 发展结果 红山文化古国 墓葬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与宗教祭祀相关的玉器。 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 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良渚文化古国 墓葬中既有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玉器,也有具有军权、王权象征的玉石器。 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 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仰韶文化古国 墓葬未见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多为陶质器皿。 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 承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主干。 A. 神权国家是早期文明的必然选择 B. 华夏史前文化发展殊途同归 C. 权力配置差异导致文明前途不同 D. 北方地区成为华夏文明中心 2. 史载:秦朝某男子受到审讯时,供称他是“士伍(无爵男丁),居某里”,然后由审讯机关去查证其姓名、身份、籍贯是否属实,谓之“定名、事、里”。此类做法表明秦朝( ) A. 户籍管理体系已形成 B. 中央集权向基层延伸 C. 地方事权呈分化趋势 D. 教化遵循了一定程序 3. 如表是宋代国有矿场生产关系表,据此可知,宋代国有矿场( ) 经营者 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方式 从业者身份 官府 劳役征发 课额制或抽分制度 厢兵、罪犯、役夫 招募 厢兵、罪犯、役夫、民匠 私人 买扑(承佃) 民匠 A. 深受产品消费市场影响 B. 经营理念趋向灵活多元 C. 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 D. 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 4. 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种庙宇对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 A. 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B. 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C 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 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5%,手工业品价格涨幅为20%,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34%。这一现象( ) A 造成人地矛盾加剧 B. 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 C. 源于民族工业推动 D. 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 6. 1861年,美国传教士纪好弼注意到“中国医生被迫雇用穷人的孩子去进行牛痘的接种”,因为富裕家庭“对于让人将自己孩子的痘疱戳破以取出痘浆甚是忌讳”,他们的母亲认为“这样会有伤元气”。这表明( ) A.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B. 牛痘接种技术尚不成熟 C. 封建迷信阻断西医传播 D. 西医影响中国疫病防治 7. 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 A. 试图彻底铲除农村封建势力 B. 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相结合 C. 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 8. 1955年4月,毛泽东在同英国共产党主席波立特谈话时说:“美国在广大的中间地带,从东京到伦敦建立军事基地”。他强调,美国在中间地带的行为使这些地区的人民“都是我们反对美国侵略的同盟者”。这表明毛泽东( ) A. 意在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 联合各国共产党遏制美国 C.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强调中间地带是冷战中心 9. 这体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