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3656

在“绝”处寻找栖居之所——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1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桃花源记,下册,八年级,初中,之所
  • cover
在“绝”处寻找栖居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之“绝”。 3.悟读课文,探究桃源理想,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之“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陶渊明,我们可能很容易想到“晋陶渊明独爱菊”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似乎陶渊明只和菊有关系,实际上,陶渊明和桃花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渊明以“桃花”命名的文章———《桃花源记》,一起去欣赏他心目当中的“世外桃源”吧。 二、检查预习,朗读指导 屏显: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朗读指导: 1.古人称断句为“句读”。朗读时,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 2.“忽逢”语速要较快,读出惊喜之情。“夹”读一声。 “鲜美”“交通”为古今异义词。“舍”一词多义,因意不同而读音不同。(屋舍、便舍船)“相闻”要重读。“悉”“并”“皆”“咸”为同义词。 甲骨文图片出示,区别“并”与“咸”。 3.忘/路之远近 教师板书: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 学生活动:指名让3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读、纠错。一起品析、归纳。 【设计意图】 采用片段式朗读检查,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归纳常见文言现象,便于学生对后面句意的理解及对内容的把握。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读文章,画行踪 陶渊明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请同学们找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 缘溪行—复前行—从口入—复行数十步—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2.依行踪,说故事 师:请同学们在以下两项任务中任选一个,用自己的话讲述该故事。 任务一:用三五句话讲清楚故事。 任务二: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详细讲述。 学生活动: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要求,勾画圈点。 2.学生自选任务,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在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打下基础。 四、咬文嚼字,品析“绝境” 1.同学们,桃花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大家快速寻找。 预设:绝境 2.“绝境”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代汉语中,“绝”有断绝、穷尽、独特、最、绝对的意思。在文中,“绝”是说和外界断绝、和外界不同的地方。 3.同学们,既然是绝境,那桃花源是一个绝 之境?请你再次细读课文,试着填上一个字,并且说明理由。 屏显:桃花源是一个绝 之境。 预设:僻、静、美、乐、无…… 学生活动: 1.学生再次回到文中,阅读,寻找。 2.结合文中“绝境”的含义,联系现代汉语对“绝”的解释,用概括性极强的一个字来呈现自己阅读的深度。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再现画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为揭示主旨做铺垫。 五、对比品读,探究价值 1.既然桃花源是不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预设:这是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不好? 预设: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同学们能根据内容猜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吗?桃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预设: “具言”: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原因:感慨外面世事变迁,对外面人们生活的不幸深表同情。 出示背景: 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