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8275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6508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学期,解析,原卷版,试题,地理
    初二年级调研试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0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认真填涂准考证号下方相应的数字; 3.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基础素养题(本大题共30小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山脉是(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④800mm等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图中年降水量①地大于②地,其主要(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陆分布 D. 人类活动 3.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广人稀 ②土壤肥沃 ③水热充沛 ④地形平坦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山脉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该山脉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综上所述,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2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①地的年降水量大于②地,这是由于①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A。 【3题详解】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如图为某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修筑梯田 B. 长期水土流失 C. 大量窑洞崩塌 D. 大规模开采煤矿 5. 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 缓坡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C. 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 陡坡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为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是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长期水土流失形成,故B正确;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故A错误;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修建,不易崩塌,故C错误;黄土高原的地形不是开矿造成,故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陡坡地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故A错误;缓坡开挖沟渠,引水灌溉,会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加剧,故B错误;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故C正确;陡坡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是生物措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