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9025

【核心素养】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91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超重,失重,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3.科学探究: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2.教学难点: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 “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体重计、自制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钩码、纸带、弹簧测力计等。 2.学具:铅笔、教材、草稿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首次进入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我们刚才看到了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生活,怎么会形成这么有趣的现象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1 同学们桌上有一把弹簧秤和钩码,如何测量钩码的重力? 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每个学生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向上加速减速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测量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 测量重力时,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何要求吗? 物体静止不动。 必须保持静止吗?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 物体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叫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 说对了!可以用平衡状态概括,如果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吗? 不等于(部分学生,底气不是很足) 一起看一个演示实验,观察物体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难道钩码的重力会发生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