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90231

6.3 焦耳定律 课件 (共41张PPT)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461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焦耳,定律,课件,41张,PPT,教科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 电功率 第3节 焦耳定律 1 学习目标 2 课时导入 3 感悟新知 4 随堂检测 5 课堂小结 电流通过灯丝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灯丝变得灼热而发光 情境导入 1. 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 2. 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电流的热效应 1 感悟新知 实验详解 1. 转换法: (1)通过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升高情况来观察产生热量的多少; (4)通过气球的膨胀程度来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等。 2. 控制变量法:实验一是通过串联保证通过导体的电流相同;实验二中,控制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而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2)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一:如图1 甲所示,R1 ≠ R2,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实验二:如图1 乙所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三:如图1 乙所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3)实验结论 实验一结论———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二结论———在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三结论———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中考·绥化] 如图2 所示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 例1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的变化来反映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下列实验中,也运用了这种实验方法的是_____(填序号)。 ①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液面的高度差 ① 解析: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在水平面上被推开的距离的长短来反映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也是转换法,故选①。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观察到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如图2 甲所示,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_____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电阻 解析: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图中U 形管____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乙图装置中R3 与R2 并联,目的是使通过R1 与R2 的_____不同。 不是 电流 解析:图中U 形管只有一侧上端开口,不是连通器;乙图装置中,R1=R2=R3,其中R3 与R2 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目的是使通过R1 与R2 的电流不同。 (4)某小组在利用图2乙装置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U 形管液柱上升高度相同,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现象都不同,经检查气密性良好,请你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____ 。 电阻R3 断路 解析:在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U形管液面上升高度相同,说明两侧产生的热量相等,即 R 左=R 右。故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电阻R3 断路。 特别提醒 实验中用电阻丝对空气加热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并会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中应使两容器密闭且封闭等量的空气,不能漏气。 思想方法 在填充实验结论时,也可以依据教材已有的结论来填充,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法。 1.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公式及各物理 量的单位 公式 Q=I2Rt 物理量及单位 电流I A 电阻R Ω 通电时间t s 热量Q J 知识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