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99055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清水出芙蓉,拂面君子风)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748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拂面,解析,原卷版,导学案,君子,17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2. 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 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知识储备 读准字音 蕃( ) 予( ) 淤泥( ) 濯( ) 清涟( ) 亵玩( ) 噫( ) 鲜有闻( ) 不蔓( )(“蔓”是多音字,读“ ”,作动词,指蔓延、滋生;读“ ”,是名词,指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文言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成语积累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淤泥沾染。比喻从恶劣、污浊的环境中出来而未沾染上坏习气。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 )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 )予取予求 同予者何人( )事不宜迟 宜乎众矣( )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 。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高尚。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特点: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任务三 译文+批注 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论语 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⑶独⑷爱菊。自李唐⑸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 [批注]开篇宏大,好一个“甚蕃!美丽的事物很多,可选择的范围很大,然而每一种花,有自己的特质,我们选择哪一种来反观自己呢? [批注]陶公“独爱菊”,采菊东篱,远离尘世,成为隐逸之宗。 [批注]我与世人不同,世人爱牡丹而我独爱莲。独爱,是慎独,是坚守,是自己与莲花品格合一的人生追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涟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远益清⑾,亭亭净植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⒀焉⒁。 [译文] [批注]表面写莲花特质,实则赞君子之风。不染,能在尘世的嘈杂污浊中保持内心的高贵;不妖,经清水洗涤的内心如佛教之莲,纯真美好而不炫耀;内心通达外表正直,看透红尘坚守本心。只可欣赏不容侵犯。好一个遗世独立的君子! [批注]这一声叹息里,有对世人鲜有陶渊明内心高洁的遗憾,有对世人追名逐利的失望,更有缺少同道之人的孤独。 予谓菊,花之隐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批注]批注:陶渊明之后,鲜有人再爱菊,再也没有谁能超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清静之美了,菊花,永远是晋朝的,是隐逸的,是陶渊明的。 噫⒃!菊之爱,陶后鲜⒄有闻。莲之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