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0351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81662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爱莲说 周 敦 颐 图片欣赏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说爱好莲花,就是说问题。 作者简介   周敦颐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不蔓不枝 噫    亵玩   颐 隐逸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yì yí yì 字·词·音 朗读节奏划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文意   水上、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品种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代开始,大多数都非常喜欢牡丹。   水陆草木之(的)花,可爱者甚蕃(fán,多)。晋陶渊明独(只)爱菊。自(从)李唐(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理解文意   我喜爱荷花,因为它生于淤泥中,却没有被淤泥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它的香味传得越远越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它而不能随心的把玩。   予(我)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污染),濯(zhuō,洗涤)清涟(liā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玩焉。 理解文意   我认为菊花,它是花中的隐士;牡丹,在百花中象征着富贵;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哎!喜欢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欢莲花的人,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喜欢牡丹的,当然很多啦。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xiǎn,很少)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描写角度 描写特征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形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 香远益清 观赏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精读课文 新课·讲解 2.作者赋予了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 特点 品质(品格) 环境 形态 香味 观赏 洁身自好,不同 流合污,不媚于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远益清 美德布于四方,香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新课·讲解 3.文章咏莲,却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新课·讲解 4.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新课·讲解 菊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晋陶渊明独爱菊, 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