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2433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0194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1,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魏征 学习目标: 1. 梳理全文,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2.理解并掌握“安、信、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重点字词意思。 3.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体会“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借鉴意义。 你还认识哪一些敢直言劝谏的忠臣呢? 比干,是商纣王的亲叔叔,论君臣他是商纣王的丞相。比干二十岁时就辅佐商纣王的爹,接着受托孤继续辅佐商纣王,为人明德贤良,忠于君主,常为民请命,还特别敢直言劝谏,所以得到了“亘古忠臣”的美号。 商纣王自从得了妲己以后,便荒废朝政,成日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比干认为是狐狸精妲己迷惑了商纣王,为了警醒商纣王,他去烧了狐狸洞,并把狐狸皮扒下来做成了外挂呈递给商纣王,妲己见到那物,可谓气急,便设计陷害比干。 而比干连着三天冒死进谏,指责商纣王的一系列不着调的作为,向商纣王表明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完,商纣王勃然大怒,认定此人不能留必须除掉,便说比干这是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于是比干就这么被剖了,失去了他那颗“七窍玲珑心”。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刺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书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开“贞观之治”的繁荣之景。后来,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谏 太宗 十思 疏 劝谏 李世民,最有成就的开明君王之一,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 解题 “讽、谏、诽、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诽:指背地里议论、嘀咕、指责他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或用旁敲侧击的话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成语积累 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 休戚相关:休:喜庆,欢乐。戚:忧愁,悲哀。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卑以自牧: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垂拱而治:指不费力气就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含褒义。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