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3535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二《登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2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职,语文,高教,2023,基础,模块
  • cover
精心设计 巧思善构———《登高》教学设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 《登高》 析教情 壹 明理念 1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古典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面对高一下学期的《登高》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更要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多数学生还是像初中学习诗歌那样,认为课内的诗词只要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就行了,很难进入鉴赏的情景。 但学生的可塑性也极强。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孩子们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知人论世、抓住意象特点和结合背景等等,所以孩子们鉴赏诗歌的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名著,每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走近儒生大家,逐步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水平,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贰 清条例 古今诗人众矣 而杜子美为首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诵读此诗,熟练背诵默写; 2. 了解作者生平,达到知人论世; 3. 能够找出诗眼,总体领悟情感; 4. 体会作者情感,做到从诗词意象的角度分析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分析诗歌。 【教学方法】 1. 讨论、点拨、自读相结合; 2. 讲授法; 3. 任务驱动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黑板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全面学习《登高》一诗 第二课时学习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讲课程 叁 重步骤 1知人论世 读书和漫游时期 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 20岁开始漫游,24岁应举,却结不第,结识了李白和高适。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又不第。 困居长安时期 3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早上敲打富贵人家(曾经以朋友身份相交的王侯权贵)的大门,黄昏才见到肥壮骏马飞奔带起的尘土(权贵归来) ,谁知道,他却只拿出残羹冷炙来“招待”,原来寒士(亦或是落魄的读书人,或是遭贬谪的官员)的命运处处都是悲辛。]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陷贼和为官时期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来他逃出长安,但战乱和饥荒让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47岁丢官入蜀。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帝出逃。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样压在心头。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 杜甫之死 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客居夔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