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6731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42512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公元前2070年 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以镐京为都城,史称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迁后的周王朝被称为东周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21年 秦朝统一全国 禹建立夏朝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 列国纷争与王室衰微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并存) 春秋—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 时间:BC770-BC476 起止:平王东迁-周敬王卒 特点:争霸 战国—因刘向所编《战国策》得名 时间:BC475-BC221 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特点:兼并、统一 一、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纷争中有统一)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20年 公元前717年 公元前697年 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求赙”(以财助丧) 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国“求籴(米)” 周王室向鲁国 “求车” 材料:据《春秋》记载鲁隐公执政十一年间,从未朝见周王,而周天子却三次派 使臣到鲁国“聘问”……242年间,鲁国仅向周天子朝觐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 只有3次。但同时鲁朝齐11次,朝晋20次。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春秋》 思考题:从表格和史料中可以看出“周王”地位怎样的变化,其反映实质是什么? 春秋时期开始天子式微,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 材料:《韩非子.有度》:荆(楚)庄王 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齐桓公并 国三十,启地三千里。 《韩非子.难二》:(晋)献公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益国十二,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材料:在晋国霸业兴盛的一百多年间,见于记载的晋国主持的大的盟会有 三十八次。在《春秋经》的记载中,鲁国的国君去洛阳见周王只有一次, 还未行朝见之礼,而去晋国朝见多达二十一次。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纷争。战乱和动荡呼唤着 重新建立稳定政治秩序,于是出现了“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与诸侯称王 思考题:结合史料分析列国纷争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卿族知氏,瓜分了知氏占有的土地,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逼迫周威烈王将他们列为诸侯。春秋时代最强大的中原诸侯国晋国,就这样消失了。与此同时,另一个大诸侯国齐国,也被异姓贵族田氏篡夺了政权。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诸侯,田和成为田齐太公,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列国纷争的实质是分封制宗法制的彻底瓦解,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是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社会转型之质变———华夏认同与天下一统 变化 ? 华夏 诸侯 诸侯 北狄 东夷 西戎 南蛮 华夏 中华民族在先秦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1.华夏认同 社会转型之变因———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春秋牛尊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铁犁牛耕 使用 大量私田 开垦 井田制 瓦解 1.变因一:铁犁牛耕的使用 铁犁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发展 土地私有 赋税改革 生产关系变化 土地制度变化: 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阶级关系变化: 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春秋战国时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