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8533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53941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马说,课件,5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23课 马说 韩愈 0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文章大意。(重点) 02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重点) 课时目标 03 体会情感,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难点) 导 入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知人论世识体 【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走近作者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hūn)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就是“不平则鸣”之作。 探寻背景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认识文体 初读感知 【二】 朗读课文 听名家朗读 1.读标题 从题目中,你读到哪些信息? 答案———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2.读正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表转折,可是 虽然 名贵 同“只”,只,仅 奴仆 (和普通马)一同死 马槽 著称 疏通文意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吃 有时 十斗为一石,容量单位 同“饲”喂 懂得 指千里马 表承接 虽然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同“现” 尚且 普通 相等 怎么 指千里马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