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侦测判断 教学设计 课题 侦测判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侦测判断》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Scratch编程软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颜色侦测和条件判断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熊猫去熊猫馆不能进入草坪这一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碰到颜色”“如果...那么”“重复执行”等模块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编程思维,提升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颜色侦测在Scratch中的应用,还能掌握条件判断的基本逻辑,进而能够编写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程序。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践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颜色侦测和条件判断在Scratch编程中的重要性,理解这些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和主动性。计算思维: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碰到颜色”、“如果...那么”等模块,掌握条件判断的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编程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Scratch软件中的颜色侦测和条件判断功能,进行创新和创作,设计出有趣且具有交互性的程序,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遵守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不良行为。同时,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重点 了解颜色侦测、条件判断。 难点 掌握模块“碰到颜色”“如果...那么”“重复执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Scratch编程环境,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播放一个Scratch制作的动画片段,展示熊猫在公园中行走,不小心进入草坪的情景。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帮助熊猫避免进入草坪呢?”引发学生思考。 观看动画片段,回忆上节课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动画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侦测判断。同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颜色侦测功能介绍与演示教师活动:概念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颜色侦测的概念,解释Scratch中如何通过颜色侦测模块来判断角色是否碰到了特定颜色的区域。软件操作:打开Scratch软件,并展示一个包含不同颜色区域的场景,包括草坪的颜色区域。模块演示:详细展示“碰到颜色”模块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看到当角色触碰到草坪颜色时,如何触发特定的事件或响应。互动提问:在演示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颜色侦测在编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环节二:条件判断逻辑讲解与编程实践教师活动:逻辑梳理:讲解条件判断的基本逻辑,包括“如果...那么”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意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条件判断的概念。编程实例:展示一个使用“如果...那么”模块进行条件判断的Scratch程序实例,比如当熊猫碰到草坪颜色时,熊猫会停止前进或发出警告。学生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自己的Scratch软件,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条件判断程序。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问题解决:针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解决编程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环节三:重复执行功能讲解与综合应用教师活动:功能介绍:解释“重复执行”模块的作用,即让程序中的某段代码反复执行,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综合应用:将颜色侦测、条件判断和重复执行三个模块结合起来,展示一个综合应用的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