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09192

第3节 外观变化 教案3 三下信息科技川教版(2019)

日期:2025-10-2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78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节,外观,变化,教案,三下,信息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外观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 外观变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外观变化》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中的关键一环。课程通过熊猫欢欢去熊猫馆的情境,巧妙地融入了Scratch编程中外观变化的知识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改变角色大小、显示与隐藏的基本技能。教材通过气球时隐时现、不断改变大小的实例,生动展示了Scratch编程中“将大小增加”、“将大小设为”、“显示”、“隐藏”等模块的实际应用。这些模块不仅是Scratch编程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角色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Scratch编程的兴趣,还能在实践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更复杂的编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Scratch编程中外观变化元素(如大小、显示与隐藏)对于创造动态、有趣的互动场景的重要性,理解这些元素在编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培养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计算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将大小增加”“将大小设为”“显示”和“隐藏”等模块,设计并实现气球时隐时现、改变大小的效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形成初步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Scratch平台,结合所学外观变化知识,进行创作性的尝试,如设计个性化的气球动画效果,或探索其他角色的外观变化,以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升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制作或传播不良内容。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重点 了解改变大小、显示与隐藏。 难点 掌握模块“将大小增加 ”“将大小设为”“显示”“隐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熊猫在熊猫馆外的动画场景,并提出问题:“如果熊猫不小心走进了草坪,我们如何用Scratch编程帮助它避免进入草坪呢?”简要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颜色侦测和条件判断,并强调它们在Scratch编程中的重要性。 观看动画场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倾听教师对新课内容的介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和期待。 通过动画场景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颜色侦测模块介绍与演示教师活动:导入概念:向学生们介绍Scratch编程中的颜色侦测功能,说明它能让角色感知并识别场景中的特定颜色区域。演示操作:在Scratch编辑器中打开一个新项目,展示如何设置颜色侦测模块。选择熊猫角色,在“事件”类别中找到“当绿旗被点击”积木块,并拖拽到脚本区。然后,从“运动”类别中找到“碰到颜色?”积木块,设置需要侦测的颜色(比如草坪的绿色)。解释原理:详细解释颜色侦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即角色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检测是否碰到了设定的颜色,如果碰到则触发相应的动作或事件。提问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理解了颜色侦测的概念和用法,鼓励他们提出疑问或分享想法。环节二:条件判断模块讲解与实例展示教师活动:概念讲解:介绍“如果...那么...”条件判断模块,解释其在Scratch编程中的重要作用,即根据特定条件来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实例展示:创建一个简单的Scratch示例,展示如何使用条件判断模块结合颜色侦测来控制熊猫角色的行为。比如,当熊猫碰到绿色草坪时,显示一个警告信息。分析代码:逐步分析示例中的代码,指出“如果...那么...”模块如何根据颜色侦测的结果来控制脚本的执行流程。学生实践: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