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355

传统文化-5礼义者 人之端 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808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礼义,人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二单元 崇礼 5 礼义者 人之端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_____,致广大而_____,极高明而_____,温故而_____,敦厚以_____。 道问学 知识回顾 尽精微 道中庸 知新 崇礼 第二单元 崇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崇礼”意为尊崇基本的礼仪和社会规范。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厚德崇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单元围绕“礼”这一核心,分别从礼与做人、礼与国家社稷、礼的内在根本、礼要因时而变等四个方面设计了四课。 学习新课 《礼义者 人之端》说明守礼义是做人的重要准则。个人修身,人际交往都离不开礼。 《定社稷 序民人》指出礼是治国安邦的法宝。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离不开礼。 《恭与敬 礼之本》指出“敬为礼之本,恭乃德之基”。礼的精神归根到底是一个“敬”字。 《礼从宜 使从俗》就是说礼要适应时代发展。 第5课 礼义者 人之端 1.熟读课文,了解“礼”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曾子易席”的故事,体会崇礼遵礼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把崇礼遵礼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做一个知礼守礼的好少年。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5课 礼义者 人之端 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礼记˙礼运》 经典诵读 通道 礼义,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人们用礼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使彼此团结得就像肌肤相接、筋骨相连一样;人们把礼作为养生送死和敬事鬼神的头等大事;把礼作为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通道。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礼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国亡家破身败的人,一定是由于他先抛开了礼。 经典诵读 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礼记˙礼运》 做人的 头等大事 第5课 礼义者 人之端 第5课 礼义者 人之端 课文出自《礼记》。说明守礼义是做人的重要准则。个人修身,养生送死,人际交往都离不开礼。尤其强调礼义在修身、齐家、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解读 礼是为人的根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礼义无处不在。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基本的礼仪要求有哪些? 想一想 课堂礼仪、服饰礼仪、尊师礼仪、就餐礼仪、接待礼仪、同学间相处的礼仪。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又说:“不知礼,无以立。”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点睛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其叔戴德号称“大戴”,有《大戴礼记》)。《礼记》共20卷49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名著简介 阅读故事并回答:曾子病重还坚持换掉铺在身下的席子,曾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晓事明理 曾子易席 曾子恪守礼制,以身护礼,以命护礼,成就了君子之德。 曾子易席告诉我们“礼义者,人之端”,礼是人立足于世间的根本! 第5课 礼义者 人之端 自读并说出“冠礼、笄礼”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