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375

传统文化-7恭与敬 礼之本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1773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之本,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二单元 崇礼 7 恭与敬 礼之本 社稷 知识回顾 后嗣 礼,经国家,定_____,序民人,利_____者也。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期_____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_____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左丘明 编年体 1.熟读课文,知道敬为礼之本,恭乃德之基。 2.学习“孙晷恭敬有礼”的美好品德,接受传统礼仪的教化与熏陶。 3.知行合一,日常生活中做到恭敬有礼。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7课 恭与敬 礼之本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广要道章》 经典诵读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礼论》 第7课 恭与敬 礼之本 wū biàn wú 指人们都不得安宁 偏通“遍”;亡通“无” 悌:本义为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辈 孔子说:“教导人民相亲相爱,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导人民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敬重长辈更好的了。改善民风民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使在上的人能安于其位,治理人民,没有比礼义更好的了。礼的根本,就是一个‘敬’字。 礼有三个根本:天地是生存的根本;先祖是宗族的根本;圣君和老师是治国的根本。没有天地,人怎么生存?没有先祖,人从哪里来?没有圣君和老师,天下怎么太平?这三者都没有,人们都不得安宁。所以,礼上用来事天,下用来祭地,尊崇先祖而推崇圣君和老师,这是礼的三个根本。 经典诵读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怎么,如何 第7课 恭与敬 礼之本 第一段课文出自《孝经˙广要道章》。无论是安定在上位者,还是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礼的本质,就是内心的敬意。 课文解读 第二段课文出自《荀子˙礼论》,主要阐述了“礼之三本”———天地、先祖、君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敬天法地、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 第7课 恭与敬 礼之本 文中提到礼有三个根本,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想一想 礼有三个根本:天地、先祖、君师。寄托了对天地的感恩之情,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对君师的尊重之情。 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点睛 《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孔子所作,又说为孟子或孟子门人所作。 全书以阐述儒家“孝”的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书中首先把孝归于“上天”所定的范畴,提出了“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的观点。《孝经》对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阐述,并首次将个人的“孝亲”与国家的“忠君”联系起来,而且提倡国家应对“孝”进行法治化,即以法律来维护儒家的“孝”。《孝经》中还提出“以孝治天下”的主张,从而达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孝经》既是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也是旧时孩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影响深远。 名著简介 阅读故事并回答:孙晷是怎样恭敬有礼的? 晓事明理 孙晷恭敬有礼 “孙晷温恭”是《二十四孝》之一,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