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384

传统文化-8礼从宜 使从俗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5336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从俗,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三单元 责任 8 礼从宜 使从俗 天地 知识回顾 先祖 君师 礼有三本:_____者,生之本也;_____者,类之本也;_____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1.诵读课文,知道礼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道理。 2.通过“晓事明理”部分曾子与子思的对话,进一步理解礼要有所适宜、因时而变。 3.深刻感悟礼的变化,明白其“因时而变,随世而制”,赋予“礼”新的时代意义。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其叔戴德号称“大戴”,有《大戴礼记》)。《礼记》共20卷49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名著简介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礼记˙丧服四制》 经典诵读 zǐ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诋毁 制定礼的总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制定才叫作礼。那些诋毁礼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礼有吉礼、凶礼,二者的做法大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就是取法于阴阳。丧服有四条原则,因时制宜采取其中某条原则,就是取法于四时。在四条原则中,或属于感情上的,或属于理智上的,或属于原则性,或属于灵活性,就是取法于人情。属于感情上的东西是仁的表现,属于理智上的东西是义的表现,属于原则性的东西是礼的表现,属于灵活性的东西是智的表现。仁义礼智都有了,做人的道德也就齐备了。 经典诵读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zǐ)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礼记˙丧服四制》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课文出自《礼记˙丧服四制》,其中心思想是礼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地方,针对不同对象,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文中的关键词是“变而从宜”,即礼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礼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植根于人们的日常习俗,其自身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 课文解读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礼从宜”说明了什么道理?? 想一想 以礼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泥(nì)古不化。 点睛 提问:我们前面《晓事明理》栏目学过有关曾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曾子易席) 阅读故事并回答:“曾子执丧”这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晓事明理 曾子执丧 礼要有所适宜、因时而变的道理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自读并说出“祭祖”的意义是什么? 广闻博识 祭祖 第8课 礼从宜 使从俗 祭祖不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而是为了报本反始,饮水思源。祭祀让人牢记和秉承祖先的功德,对后人也是一种激励。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