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422

传统文化-9明德弘道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177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明德,弘道,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三单元 责任 9 明德弘道 天地 知识回顾 四时 阴阳 人情 凡礼之大体,体_____,法_____,则_____,顺_____,故谓之礼。訾(zǐ)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___也,理者____也,节者___也,权者____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仁 义 礼 知 第三单元 责任 责任就是担当,坚守责任、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包括四课:《明德弘道》《恪尽职守》《人饥己饥》《修己安人》。 学习新课 《明德弘道》指出修身的必由之路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告诉我们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不断革新自我、达到最完善的境地。 《恪尽职守》通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表现其呕心沥血、恪尽职守的精神品质。 《人饥己饥》褒扬大禹、后稷等先贤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担当,告诉我们应弘扬先贤的传统,涵养民族精神。 《修己安人》通过修身立德而达到“安百姓”的治理目标,告诉我们应“以天下为己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1.诵读《大学》中的经典选文,说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内涵。 2.学习“子游礼乐治武城”的故事和“余力学文”部分选文,感悟明德弘道的道理。 3.弘扬传统美德,加强道德修养,传承文明精神。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9课 明德弘道 xīn 通“新”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世、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名著简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经典诵读 第9课 明德弘道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上自国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经典诵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通“新” 一律,一概 弘扬光明的德性 第9课 明德弘道 课文的核心主张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三纲领”。 “明明德”是指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亲民”就是使民众弃旧图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