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463

传统文化-11人饥己饥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315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11人,饥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三单元 责任 11 人饥己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是_____向蜀汉后主刘禅表达北上伐魏、恢复汉室的决心和志向,他一生恪尽职守,胸怀责任担当,位后人所敬仰。杜甫在《蜀相》中赞他“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 诸葛亮 知识回顾 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1课 人饥己饥 1.诵读课文,知道中华民族“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传统美德。 2.学习“范仲淹请赈”的故事,感悟其忠于职守、体恤民情、“人饥己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3.把“人饥己饥”的美德融入生活实践。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孟子.离娄下》 经典诵读 第11课 人饥己饥 通“犹”,好像 竹编的盛饭用的器具 禹、稷生活在太平之世,多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渊生活在乱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苦日子,他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回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一样的。大禹想到天下有遭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也被水淹了一样;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就好像自己也挨饿一样,所以才那样急人之急。大禹、后稷和颜渊如果互换位置环境,也都会那样做的。 经典诵读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孟子.离娄下》 第11课 人饥己饥 课文有两层意思:首先孔子盛赞禹、稷、颜回三人“贤”;接着,孟子点出原因是三人同“道”,最后点名本文主题,他们都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悲天悯人情怀。。 解析 关怀百姓疾苦,对其深表同情,以消除之为己任,这是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中华民族之魂! 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想一想 三人都把天下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安贫乐道,执着不变!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看到那些被淹在水中的百姓,就像自己被淹在水中一样;后稷努力教导百姓种植五谷,是因为他看到天下人挨饿,就像自己挨饿一样。这种扶危济困、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点睛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此书理论宏博,雄辩滔滔,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名著简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阅读故事并回答:面对灾情,范仲淹是如何请赈的?说明了什么? 晓事明理 范仲淹请赈 心急如焚;奏请朝廷前去救灾;冒着触犯皇帝的危险质问宋仁宗;每到一处立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并且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把灾区百姓充饥时的野草带回朝廷,以次提醒王公贵族。 第11课 人饥己饥 说明了范仲淹“忠于职守、心系苍生”的爱国爱民情怀。 自读并思考:后稷指的是谁?为什么叫他后稷? 广闻博识 指的是“弃”,尧舜时期的人。舜任命他为稷官,因表彰他的功绩,封为“后稷” 第11课 人饥己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