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570

传统文化-15敢为人先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3125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传统文化,敢为人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四单元 竞争 15 敢为人先 古代“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儒家文化尤其重视六艺中的“射礼”。孔子认为“君子无所争”,如有争,必是“_____,下而饮,其争也_____”,即“君子之争”。 知识回顾 揖让而升 君子 第15课 敢为人先 1.诵读课文,认识到高人是既有为国为民敢为人先的高超见识,又有洞察善恶的先见之明的人。 2.学习谭嗣同慷慨赴义的事迹,进一步理解为国为民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 3.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创新,不要墨守成规,争做学习的楷模。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经典诵读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zhì 第15课 敢为人先 áo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经典诵读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zhì 第15课 敢为人先 áo “謷” “智” 如果 诋毁,诽谤 通“智” 本来 行为 经典诵读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 zhì 第15课 敢为人先 非议 创始 有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凡众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事情的创始,而可以与他们一起乐享其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如果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制;如果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 课文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告诉我们以善为目标敢为人先,既要有高超的见识,能够超越成事、成规,有洞察善恶的先见之明;还要有不顾个人得失,勇于为善的气魄。 解析 勇于为善、直面危险,为国为民、义无反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敢为人先”的人有哪些特征? 想一想 有挑战权威、革除旧俗的胆量,有敢冒风险、直面挑战的勇气,有锐意进取、不怕牺牲的精神。 敢为人先,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要以善为目标,做别人未必敢做的事情。敢为人先,要有高超的见识,能够超越成事、成规,有洞察善恶的先见之明;还要有不顾个人得失,勇于为善的胆识气魄。 点睛 官名,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出狱后忍辱发愤,用了整整14年时间,写成了52万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píng yì cháng 晓事明理 变法流血自我始 阅读故事,思考: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本可以逃走,为什么却慷慨赴死? 第15课 敢为人先 谭 嗣 同 晓事明理 变法流血自我始 以流血唤醒民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