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5654

传统文化-18识大体 顾大局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090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传统文化,识大体,顾大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五单元 共赢 18 识大体 顾大局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_____!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_____! 岂曰无衣 与子_____。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_____! ———《诗经·秦风·无衣》 知识回顾 同袍 同仇 同泽 偕作 同裳 偕行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说明了宋弘是一个_____人。 知识回顾 不贪富贵,珍惜夫妻患难真情 zāo kāng yè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1.诵读课文,理解“心有大局,甘愿付出”这一传统传统美德。 2.学习“晓事明理”中李典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大义为先的事迹,进一步理解“识大体顾大局”这一道德准则。 3.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识大体顾大局”,始终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yú pī rèn xiàng fà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yú pī rèn xiàng xiàng fà 通“披” 匡正,纠正 为...而死 经典诵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大概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辅佐 通"欤",语气词 第18课 识大体 顾大局 大概 沟渠 诚信 上吊自杀 没有 课文节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肯定了管仲的仁德在于他反对使用暴力,使人民有好处,认为对他不能像一般百姓那样只看到他的小节有缺陷,应从大局着眼。 解析 孔子为什么高度评价管仲? 想一想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即管仲反对使用暴力,辅佐桓公实行大统,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的人,不必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老百姓受到了恩惠,所以孔子赞美他是仁者。胸怀大志,心有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荣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担当。 点睛 管仲简介 管仲(?~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出身贫苦,与鲍叔牙为知己,后经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相。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内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精神支柱,强调“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重视道德教化作用。后人把管仲的思想整理成书,即《管子》。《管子》共有86篇,今存76篇,是以齐国法家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著述总集。 晓事明理 李典为人识大体 李典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