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16066

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八)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201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三下
  • cover
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八)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建成开馆,成为我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截至2020 年年底,甘肃省共有8万多枚简牍出土,其中又以汉简为最,总量有7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 数的80%以上。 甘肃之所以会出土如此数量巨大的汉简, 一方面,西北地区的汉简出土量大与当地气候有 关,这里处于戈壁地带,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汉简的保存,人烟稀少也使这些珍宝免遭破坏;另一方 面,西北地区是秦皇汉武建立过文治武功的地方,又是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在纸张面世之前,中国人利用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甘肃简牍记载的内容,清晰反映了 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域三十六国的有效管控,以及汉帝国与三十六国交流往来的历史渊源。馆中 藏有一枚简,就记载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的住宿情况。可以说,简牍见证了古代丝 绸之路的开通、繁荣和兴盛。 这里出土的数万枚简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书信,反映了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的生活状 况、日常起居、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人际交往及社会风气。“病,野远为吏,死生恐不相见……”这 是一封出自肩水金关的书信,写信人在信中说自己远离家乡到边塞为吏,与家中的兄弟一别数 年,边塞苦寒,这一病恐怕今生无缘相见了。虽然书写者早已隐匿于历史的长河中,但透过一枚 枚珍贵的木简,传递着古今相通的情感和人性。 (摘编自《甘肃简牍博物馆见证“片”语言万事》) 材料二: 长沙五一广场,自古以来就是长沙城的中心区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以今五一广场为中心 建造城邑。秦初,在此设长沙郡。西汉在此建立长沙国。《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辖临湘、益 阳、湘南等十三县,临湘为都城所在,宫署位置仍在五一广场区域。 语文试题(雅礼版) 第1页(共10页) 自1996年至2011年,在长沙五一广场及周边地区,考古就相继出土了六批竹木简牍,其中 包括2010年考古发掘的五一广场东汉简(以下简称五一简)。 五一简多为长沙郡临湘县廷处理各种行政及司法事务的文书。有长沙郡太守府直接下达或 转发的下行文书,也有郡内县与县之间往来的平行文书,还有临湘县上报太守府的文书底本,因 此比其他东汉时期的史料类型更全面,记述也更为翔实和生动。通过全方位的研究,我们可以复 原东汉中期临湘社会的多个侧面,发现很多历史细节。比如每逢旱涝灾害之时,朝廷便会颁布一 些诏书或法令,以保护粮食生产和供给。五一简中保留了两份诏书的摘抄本, 一份为永初二年, 一份为永初四年,内容大同小异,前者的大意为告诫、约束主狱官吏,除死刑犯外,断狱不能妨碍 农作时令,目的在于保护劳动力以增加生产;另如为了禁绝粮食浪费,简中有禁止民间私酿、私 沽、群饮的相关规定;也有安抚流民、增加劳动力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杨小亮《东汉简牍中的社会风貌》) 材料三: 楚国和楚文字虽被秦灭亡,但楚人未绝,楚笔法亦在,具有“快写”"便捷"属性的楚系笔法,顽 强地“寄生”在了秦简墨迹中,并随之进入汉代。 汉承秦制。汉代使用的文字形体直接继承了秦文字,秦国在被其征服过的领域强制推广秦 文字,六国文字逐渐没落,两系文字合并为一系。在汉代初期所能见到的大量简帛墨迹中,有相 当一部分都与秦简墨书如出一辙:逆锋起笔,方折笔画,戛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