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6102

传统文化-24君子之品 恭而有礼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70860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传统文化,君子,之品,恭而有礼,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六单元 君子之品 24 恭而有礼 孔子曰:“君子通于道之谓_____,穷于道之谓____。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_____之茂也。” ———《庄子·让王》 知识回顾 穷 通 松柏 第24课 恭而有礼 1.诵读课文,了解守礼与悖礼对个人和国家的不同影响。 2.通过“萧德言礼敬经书”的故事,进一步理解知礼、守礼、践礼的重要意义。 3.对照现实,在学习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明理修身。 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经典诵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读准字音和节奏 第24课 恭而有礼 勃 bèi màn 僈 通“慢”,怠慢 通“背”,违背 兑现,履行 经典诵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才不会遭受羞辱。依靠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大凡在动用感情、意志、思虑的时候,遵循礼义就和顺通达,不遵循礼义就会颠倒错乱,懈怠散漫;在吃喝、穿衣、居住、活动或休息的时候,遵循礼义就协调适当,不遵循礼义就会触犯禁忌而生病;在容貌、态度、进退、行走方面,遵循礼义就显得文雅,不遵循礼义就显得傲慢偏邪、庸俗粗野。所以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义就不能办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得安宁。 第24课 恭而有礼 依靠,凭借 遵循 可靠 第一段课文节选自《论语》,强调恭敬只有合乎礼仪,才不致遭受侮辱。 解析 谦虚谨慎、恭敬有礼是君子必备的优秀品质。 孔子周游列国,在宋国遇到了一群强盗。孔子说:“我是孔子,我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请放我一条生路吧”强盗说:“既然你是孔子,就放了你,但是你不能给别人说我们在这里,你发誓。”孔子说:“ 可以”。 结果放走没多远,孔子看到宋国的兵,便告诉他们说那里有强盗,然后把强盗给抓了。弟子不解:“咱这样不地道吧,咱们答应人家不能说的?”孔子说:“你跟强盗讲信用是愚蠢至极!” 第二段课文节选自《荀子·修身》,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思维意志、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方面“遵礼”与“悖礼”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而总结指出“恭而有礼”,从小处说关乎个人修养,从大处说关乎治国安邦。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更是两位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斯、韩非的授业老师。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出性恶论,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共20卷,今存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写。《荀子·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墨翟(dí)、孔伋(jí )、孟轲等十二人作的批判,而归结到应以推崇孔子的学说为主上。 名著简介 名人简介 “荀子”视频观看 礼对我们修身有怎样的作用? 想一想 古人讲究“明理修身”。礼仪是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