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16181

4.2 元素周期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33张PPT)

日期:2024-05-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27373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3张,一册,必修,2019,人教,元素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和氯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内容索引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课堂反馈 学 习 目 标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2.知道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活 动 方 案 活动一: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下表为原子序数3~9号、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第二周期 Li Be B C N O F 原子半径/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主要化合价 +1 +2 +3 +4、 -4 +5、 -3 -2 -1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第三周期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主要化合价 +1 +2 +3 +4、-4 +5、-3 +6、-2 +7、-1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1)在表格中填写相应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关系。 【答案】 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2)分析表格中数据,寻找哪些数据存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分别以3~9号、11~17号各为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主要化合价中最高正价从+1价变化到+7价,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递增。 活动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请预测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答案】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的半径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一 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 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等待片刻,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并与钠和水的反应进行对比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条,向其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 三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1 mol·L-1 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都有气泡产生,镁条反应剧烈,铝条反应较镁条慢;Mg+2HCl=== MgCl2+H2↑;2Al+6HCl=== 2AlCl3+3H2↑ MgCl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MgCl2+2NaOH=== Mg(OH)2↓+2NaCl;AlCl3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AlCl3+3NaOH ===Al(OH)3↓+3NaCl、Al(OH)3+NaOH===Na[Al(OH)4]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四 向试管中加入2 mL 1 mol·L-1 AlCl3溶液,滴加氨水至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生成的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 mol·L-1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 实验结论 白色沉淀中加盐酸和加氢氧化钠,沉淀均溶解;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OH)3+3HCl === 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 金属性Na>Mg>Al  3.比较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元素种类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蒸气与氢气反应 加热 点燃或光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 H2SiO3 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强酸 (比H2SO4强) 非金属性的强弱 Si<P<S<Cl  4.根据你探究的结论,在图中的4个箭头旁边的方框中,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并归纳出比较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 【答案】 一般情况下,元素金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