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18868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训练:关系型作文古人造字时的“本”与“末”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4次 大小:225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作文,2024届,古人,造字,高考,关系型
  • cover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关系型作文古人造字时的“本”与“末”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这则材料以两个汉字的释义和造字入手,来阐释“本”和“末”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一个二元关系作文题。研究“本”“末”话题,与2022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似鲜花盛开的枝头,在古人眼里却是“末”,而埋在地下,朴实无华,从不发声的树根,却被定义为“本”。言外之意是,真正根本的、关键的、内在的东西,其实并不会喧哗,更多的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形式出现,是一种安静而持久的力量。而那些热闹的、张扬的、鲜艳的东西,往往都是次要而表面的附属品。 分析二者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比较关系,对于一棵树来说,树根是本,树枝是末,虽然树枝看起来鲜花盛开,听起来哗哗作响,闻起来芬香扑鼻,但若没有树根,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要防止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第二,条件关系,“本”是“末”的必要条件,树根充分吸收水分汲取营养,树梢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没有“本”就没有“末”,人生也是如此;第三,统一关系,一切的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树根和树枝看似从不相逢,但却统一于一棵树的本体中,人也是如此,“本”和“末”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互相关联,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才是人生理想的姿态。 联系现实理解,“本”和“末”可以不仅仅指一件事情的本末,比如,对于学生来说,学业基础是“本”,表现是“末”;对于艺术家来说,“台下十年功”是“本”,“台上一分钟”是“末”;对于科学家来说,深耕钻研专业技能是“本”,科研成果诞生是“末”;也可以指不同事情要区分本末,比如重要的事情是“本”,次要的事情是“末”,人生也要分清楚主次本末,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不动声色却有千钧之力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对于非必要的可以适当断舍离。 总的说来,这则作文材料可以明确概念,辨析关系,多加联想。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说,要重点指出“本”的意义和本目之间的关系;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说,它引导学生去思考学问的基础、事业的基础乃至人生的基础之重要性。 优作欣赏 以“本”之源育“末”之美 古人造字时,把鲜花盛开的枝头称作“末”,把寂静无声的树枝称为“本”。树根日夜不停地汲取,向上运输养分,最终开得一片繁花随风舞动,让人仅望一眼便沉醉其中。 树梢被称末或许是树梢上的繁花绿叶是大树生命力展现的最完整也是最后的表现。树根称为本则是因为埋在地下不停汲取养分的树根是大树生命力的重要来源,是生命的开始。 只有无声的“本”才能创造出有声的“末”。正如无声的树根默默哺育出青葱翠的树叶,才能有清风拂过,沁人心脾。“小镇做题家”桂海潮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代下无声苦读,汲取知识的力量,用行动发出知识改变命运的有声回击;“退出江湖”寂静数年的华为潜心攻关无声钻研,用Mate60高端智能手机对打压政策发出有声的回应,杀出一条血路。无声的沉潜才能积蓄生命的力量,展现出让人惊叹的美丽。 当“末”“乱花渐欲迷人眼”时,我们更需要重视“本”的坚守,避免本末倒置,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在当今社会中,仍有许多人忽视“本”的根基作用,身陷于“乱花”中。许多青少年沉沦于电竞选手的夺冠瞬间,便以此为由理所当然地沉溺在虚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