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0033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72356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核舟记,课件,3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重刻核舟 复活国宝 魏学洢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微雕传承人王师傅准备复制核舟。请你认真研读魏学洢的《核舟记》,给王师傅一些介绍和建议。帮助国宝从古籍中活过来。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其一生短暂,未曾做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 课后作业 知古籍来处 作者简介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卷十。《虞初新志》是明末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所收篇章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张潮(1650—1709),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清代文学家、小说家、批评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 背景资料 《核舟记》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毅。王毅,字叔远,又名书明,常熟人,号初平山人,王叔远除雕有多枚核舟外,还曾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为王叔远晚年作品,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中国明末清初的桃核雕刻品。 背景资料 读课文,思考:本文与《桃花源记》是同一种文体吗?试比较这两种文体的不同。 《桃花源记》 《核舟记》 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 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 “记”的是“桃花源”这一地方,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文 “记”的是“核舟”这一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是说明文 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 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 篇目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一般来说,唐代的杂记以叙事为主,宋代则抒情、议论乃至考证的成分居多。根据文章所记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台阁名胜记、杂物书画记、山水游记等。而《核舟记》属于“记”中的少数,虽是略读课文,却具有精读的价值。 《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 《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为宫室 ( ) 器皿 ( ) 罔不 ( ) 贻余( ) 八分有奇( ) 二黍许( ) 轩敞( ) 箬篷( ) 糁之 ( ) 峨冠( ) 多髯 ( ) 弥勒( ) 矫首 ( ) 不属 ( ) 诎右臂 ( ) 一楫( ) 椎髻 ( ) 右趾 ( ) 蒲葵扇 ( ) 壬戌( ) 虞山 ( ) 篆章 ( ) 曾不盈寸( ) 修狭( ) yí shǔ wǎng sǎn xuān chǎnɡ mǐn wéi xiá jī ruò jí qū zhǔ jiǎo mí lè rán é guān zēng zhuàn yú rén xū pú zhǐ chuí jì 正古籍音形 字音字形 “有奇”即“有余”,是一个固定的词,“奇”即“余数、零数”,“有”就是“有”,不应解释为通假字。 "有"作为"又”的通假字的情况必须连接整数和零数,必须是具体的数字, "奇"是“零数”的意思,而不是具体的某个零数,所以“有奇”” 读yǒu。 但“为字共三十有四”符合“连接整数和零数”的用法,是通假字,读yòu. 易错辨析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