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5327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636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 cover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日本派出了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的友谊 D.求取佛经 2.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唐太宗还派人到印度学习甘蔗制糖。据此可知,唐朝( ) A.民族交往密切 B.社会风气开放 C.中外交流频繁 D.文学艺术发达 3.公元753年11月,年过花甲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和归国的日本遣唐使一起乘船赴日本。这是他第6次东渡日本。这说明了鉴真具有的精神品质是( ) A.刻苦学习 B.艰苦淳朴 C.不畏艰险 D.热情好客 4.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返唐,两年后回到长安。此行行程五万余里,历时十八年。据此可知,玄奘( ) A.沿着丝绸之路西行 B.撰写了《大唐西域记》 C.历尽艰辛取经返唐 D.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5.印度学者马宗达说:“我们记述的有关曷利沙伐弹那的绝大部分事实都来自一个游方僧的惊人的记载。此外,这些记载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印度当时情况的图画,这种图画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这位唐朝“游方僧”是指( ) A.释迦牟尼 B.玄奘 C.松赞干布 D.鉴真 6.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有657部,为了保证译著的质量,他审选版本,遇到疑义,便校多本以定。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汉文译成梵文,如译老子《道德经》传入印度等。这主要表明玄奘西行( ) A.传播了道家思想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加速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国家统一 7.“唐物独特的软实力在亚洲受众很广,对高丽、新罗、百济、日本等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变革性影响。甚至连一些游牧、半游牧社会的统治者和知识界、政界精英也受唐初软实力影响,渐染华风”。这反映了( ) A.唐初文化的吸引力 B.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C.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D.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8.唐代相扑既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上的一种娱乐和竞技项目。后传播到日本,成为日本的“国技”。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B.特别重视军事训练 C.中外文化交流密切 D.商品贸易范围扩大 9.1954年,西安南郊的唐朝墓葬中发现了一件高15厘米黑人陶俑,1989年夏,在西安东郊发现的唐朝墓葬中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此可印证唐朝( ) A.鉴真东渡 B.水陆交通发达 C.玄奘西行 D.中外文化交流 10.唐三彩对东方的陶瓷发展影响很大,国外出现的波斯三彩、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都深受其风格影响。这体现了唐朝( ) A.民族关系和睦 B.中外交流频繁 C.丝织技术高超 D.文化容易模仿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鉴真东渡情况简表 次数 时间 东渡受阻的原因 阻力来源 备注 第一次 天宝二年 高丽僧如海告发 官方崇道抑佛政策 暗中准备东渡 第二、三次 天宝二年 遭风浪打击,船破;触礁 自然因素 为东渡“巡避官所” 第四次 天宝三年 弟子灵佑及诸寺三纲告发 民间强留 为躲避已经知道鉴真东渡的官员而到福建备办船粮 第五次 天宝七年 遇到飓风,漂流至海南 自然因素 在北返途中,广度僧人 第六次 天宝十二年 东渡成功 官方崇道抑佛政策 日本遣唐使向唐朝政府申请要求鉴真一同东渡被拒 ———摘编自熊昂琪《论唐文化的局限性:以鉴真东渡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东渡的目的地。 (2)小历同学根据材料得出了“鉴真东渡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阻力,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厉精为治】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大宗励精为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